第二百零四章 国耻-《天下第一逆贼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那一股子刺鼻的血腥味和人被烧焦后的恶臭味,便怎么也摆脱不掉,挥之不去。
    进到村子里的人,无论是齐子安,还是幼军卫中军职最低的普通官兵,纷纷无不皱眉,面露愤怒和杀气。
    拓林村中一片狼藉。
    无数的尸骸在被整理着。
    这些在昨日,还有着无数的欢声笑语的村民们,此刻一个个都无声的长大的双眼。
    他们死不瞑目!
    贼人的手段很残忍,骇人听闻,见者惊悚。
    村子里,几乎就找不到一具完好的尸首,每一具都经受过无尽的摧残和迫害。
    下至未成年的女童,上至行将就木的老妪,纷纷衣不蔽体,满身狼藉。
    即使经历过无数的生死血战,齐子安也从未见过如此景象。
    他痛苦的合上双眼,仰起头,不敢再继续看下去。
    握紧的拳头,几度颤抖,终究是不能平复。
    “将军。”
    “已经查清了……”
    身后,有军中的好手,在齐子安的身后有些忧虑的小声开口。
    齐子安点点头,长长的出了一口淤积许久的浊气:“说!”
    将军的话很简短,只有一个字。
    但是在场的人,都能感受到齐将军内心的愤怒,那里定然已经是一片火海。
    “倭寇是自海上而来,驾小船躲过了金山卫和青村中前所的巡查。约莫百人左右,行动迅速,先是杀光村中男性,而后……”
    而后是什么?
    那人已经不敢往下说了。
    齐子安的牙根处,发出了一声脆响,他强忍着心中的愤怒:“接着说!”
    官兵浑身一颤,将声音压得更低:“而后淫辱村中妇孺……随后残忍杀害……最后带着搜刮到的钱粮,再由海面逃走……”
    现场的呼吸声,陡然变大。
    所有人,都在强忍着心中的愤怒,而无处发泄。
    “这是大明的耻辱!”
    齐子安愤怒的嘶吼着,想要将心中的怒火,全部倾斜出来。
    身为武将,亲眼看着本该被他们所保护的大明百姓,惨遭倭寇贼人的杀害,让他怎么也无法原谅。
    齐子安回过身,看向军中将校书吏们,他的双眼也已经是一片血红。
    只见他脸色一片铁青,愤声道:“这是大明的耻辱!乃大明之国耻!我等身为明将,不报此仇枉为明将!枉为明人!枉为人!”
    “报仇!”
    “报仇!”
    “报仇!”
    在场将校被感染着,高举着手愤怒的呐喊着报仇的言论。
    齐子安重重点头,回首看向拓林村村民尸骸汇集处,然后再次开口:“今日倭寇杀我一村,明日我军屠他一城!杀尽倭人!”
    “屠其城,杀尽倭人!”
    “屠其城,杀尽倭人!”
    这一次,整个拓林村内外。
    无数的幼军卫官兵,起身呐喊着,宣告着大明军人们的誓言。
    官兵们洪亮的誓言,直冲云霄,似要击破天宫。
    军心可用!
    齐子安依旧沉着脸,但对这将校官兵们,肯定的点点头。
    他高举起手:“待杀尽倭人之日,本将为尔等轻功!”
    拓林村内外,再次响起一片洪亮。
    而齐子安则是招来三名军中千户,及几名书吏,吩咐道:“派出人马,去金山卫及青村中前所,问一问他们到底是如何防备的。太孙将要驾临沿海,备战倭寇,如今松江府在他们眼皮子底下,出了这等事情,问问他们是准备提头去见太孙吗?”
    这话讲得好没道理。
    要知道,松江府境内,拢共才多少兵马?
    金山卫加上青村中前所、南汇咀中后所,不过才七千多人马。
    可是松江府的海岸线有多长?
    便是将人都撒出去,也看不住这漫长的海岸线。
    齐子安同样知道松江府的情况,但他还是要这样做。
    须知,杀鸡儆猴。
    在军中统一思想方面,总是会起到无与伦比的作用。
    如今,松江府拓林村出事,松江府境内的卫所,就成了那只鸡!
    边上的将领听到将军的吩咐,立马向书吏点头示意。
    众人当即领命,带着人先行书写好军中公文,再选人去金山卫和青村中前所传信问责。
    而齐子安,则是带着余下的人,开始在拓林村中巡视起来。
    他已经决定,自己这次带来的三个千户所,暂时就驻扎在拓林村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在拓林村外面的坟地上。
    这里埋葬着的,都是多少年以来,生活在拓林村里的人。
    他们没有所谓的祖坟女人不得埋葬的说法。
    只要是拓林村的人,死后都要被埋葬在这里。
    墓牌,面朝拓林村,眺望东方的大海。
    这个时候。
    坟地里,站着几个人。
    一座新起的坟,因为时间原因,只立着一块木头刻出来的墓碑。
    铁头跪在墓碑前,双眼通红,已经几度昏厥。
    眼前,是铁头父亲的坟。
    坟的旁边,一座已经被青草包括的坟,是母亲的。
    幼军卫甲字营伍长张五林,带着自己的几名手下,腰别着刀,手提着铁锹,静静的站在一旁,默默的等候着。
    “爹……”
    “儿子还没有挣回来一百亩的地啊……”
    “娘走了,你也走了,村子也没了……”
    “铁头还能去哪里……”
    “爹……其实隔壁村,李丫头已经答应我了……只要我明年带着五两银子,就可以去她家将她娶回家了……”
    “到时候,儿子就可以给你生一堆孙子出来,咱们家总有一天,也能像黄老爷他们家一样……”
    “可是……爹你为什么要这么快去找娘啊……”
    远方,传来了呜呜声。
    是军中召集官兵的号角声。
    站在一旁的,幼军卫甲字营伍长张五林,目光一凝。
    第(2/3)页